清香型白酒的生產全解析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5-26
清香型白酒的生產全解析
清香型白酒以其清香醇正、口感柔和、綿甜爽凈的獨特風格,在中國白酒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生產過程蘊含著深厚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每一個環節都對酒的品質起著關鍵作用。
一、原料精選
高粱是清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質量高粱顆粒飽滿,淀粉含量通常在 60%-70% 左右,為釀酒微生物發酵提供了良好的基質。例如山西汾酒,就選用當地質量高粱品種,其純凈的品質為酒的獨特風味奠定了基礎。除高粱外,大曲作為糖化發酵劑也至關重要。大曲由小麥、大麥和豌豆等原料制成,這些原料粉碎加水混合成曲坯后,在特定環境中培養微生物。曲坯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細菌等微生物,在發酵時將高粱淀粉轉化為糖,進而生成酒精,并產生豐富的風味物質。
二、制曲工藝
制曲時,先將小麥、大麥和豌豆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攪拌成軟硬適中的曲坯,一般為方塊狀。隨后,曲坯進入曲房培養。曲房的溫濕度和通風條件對大曲質量影響重大,培養初期溫度較低,隨著微生物繁殖,溫度可升高至 50℃-60℃。期間需適時翻曲,確保曲坯各部分微生物生長均勻。約 1 個月后,大曲成熟,表面布滿菌斑,散發濃郁曲香。
三、釀造核新工藝
-
清蒸清糟:這是清香型白酒釀造的核新特點。“清蒸” 即高粱原料單獨蒸煮,“清糟” 指發酵后的酒醅單獨蒸餾,不與其他酒醅混合,保證了酒的清香醇正,避免雜味混入。蒸煮后的高粱淀粉糊化,更利于微生物分解利用。
-
地缸發酵:清香型白酒多采用陶瓷地缸發酵,地缸埋于地下。蒸熟高粱冷卻后,加入大曲放入地缸,地缸良好的隔離性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確保發酵純凈。發酵溫度控制在 18℃-25℃,利于微生物生長代謝,產生豐富風味物質,發酵周期一般為 21-28 天,會根據季節、原料和工藝等因素調整。
四、蒸餾取酒
發酵完成的酒醅進入蒸餾環節,傳統甑鍋是常用設備。利用酒精和水等成分沸點差異,將酒精等揮發性成分從酒醅中分離。蒸餾出的原酒,頭酒酒精含量高、香氣濃,但含較多低沸點雜質,通常單獨收集處理;中酒品質很好,是清香型白酒的主體;尾酒含較多高沸點雜質和風味物質,也會單獨收集,用于下一批酒的發酵或其他處理。
五、現代設備助力生產
在現代化的清香型白酒生產中,各類設備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年產 5000 噸小曲清香型白酒的釀造設備為例,糧食浸泡、蒸煮、風冷加曲入箱系統由多個泡糧罐、蒸糧鍋等組成,泡糧溫度控制在 70-90℃,蒸煮壓力 0.1-0.2Mpa,確保原料處理得當。攤糧機配備螺旋布糧系統均勻布料,攤糧溫度在特定條件下嚴格控制,加曲量按投糧量精確計算。糖化設備包括全鋼架固定式糖化箱、移動式箱床裝置等,各部件協同工作,保證糖化過程順利進行。風冷混合設備和酒甑設備也都有各自的精細配置,從原料輸送到蒸餾出酒,每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很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六、質量把控貫穿全程
從原料采購開始,對高粱、大曲等原料進行嚴格檢驗,確保符合質量標準。在生產過程中,對制曲、發酵、蒸餾等每一道工序的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控和記錄,如溫度、濕度、時間等。定期對生產設備進行維護和清潔,防止設備故障和雜質污染影響酒質。同時,利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和設備,對原酒和成品酒進行全方面的質量檢測,包括酒精度、總酸、總酯等理化指標以及香氣成分、口感等感官指標,只有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的產品才能進入市場。
清香型白酒的生產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過程,從原料到成品,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釀酒人的智慧和心血。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不斷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質量,清香型白酒必將在未來的市場中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