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這一系列舉措為外貿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眾多外貿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談及下一步穩外貿的發力點,受訪**和外貿企業都聚焦在了 “新” 字上。在**眼中,今年外貿實現質升量穩的信心源于繼續向 “新” 而行;外貿企業也紛紛表示,將積極 “走出去”,拓展新市場、新伙伴,開發新產品。
政策**,**打通外貿堵點
去年以來,我國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各地各部門也迅速響應,積極行動。商務部于 2024 年 11 月發布《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多個維度為外貿發展提供支持;海關總署則在 12 月發布《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促進企業通關便利十六條措施》,著力提升口岸通關效率。
各地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落實穩外貿工作。今年 1 月,福建省商務廳、財政廳聯合印發《2025 年一季度提振消費穩外貿穩外資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拓展多元化市場、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等多項舉措;3 月 19 日,在遼寧省人民**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沈陽海關結合遼寧實際,圍繞外貿企業關注的焦點、堵點、痛點問題,從支持新業態發展、促進優進優出、助企降本增效、提升跨境貿易效能等方面充分考量,突出政策再加力、服務再提升,出臺 46 項具體落實舉措。
這些穩外貿新政策,**地打通了外貿發展中的堵點和卡點。中國數實融合 50 人論壇智庫**洪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方面,推進國際貿易 “單一窗口” 創新,簡化進出口流程,將有效提升通關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推進公鐵聯運等物流項目,將有效提高跨境貿易效能,促進區域貿易往來。在金融支持上,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增加中小微外貿企業**投放,優化跨境貿易結算流程,將幫助企業應對風險。此外,支持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建設,引導企業參加境外展會,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 “專精特新” 企業發展,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思源也指出,政策支持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加強戰略合作,有利于解決海運成本波動等卡點問題,降低外貿企業經營成本。
跨境電商,外貿增長新動能
跨境電商作為國際貿易的新興力量,近年來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與傳統貿易相比,跨境電商具有到貨快、節省費用、能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等**優勢。
在此背景下,為跨境電商行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政策舉措不斷出臺,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助力新業態新模式跑出 “加速度”。自 2024 年 12 月 15 日起正式施行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出口發展的公告》,通過簡化跨境電商出口監管流程,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出口的持續健康發展。與以往相比,跨境電商企業不需要在跨境電商出口統一版系統進行海外倉業務模式備案,申報出口時,“單一窗口” 不再校驗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企業備案信息。此舉降低了運營等成本,為市場拓展與業務創新釋放了更多資源。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 2025 年 3 月 6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談到外貿拓展增量時表示:“將推動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來支持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大力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 這一表態無疑為跨境電商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認為,今年在培育外貿新動能方面,可聚焦于貿易新業態、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領域。首先,跨境電商應從單純的商品交易平臺向綜合服務平臺轉型,強化規則制定與技術創新,搶占國際標準高地、打造綠色供應鏈;其次,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外貿進行升級,提高外貿效率,加強外貿產品的競爭力;再次,為確保中國在外貿行業中的競爭力,需要更加關注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在國際貿易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宋思源也指出,下一步穩外貿,一是要加強政策動態調整和政策協同,推動部門間、地方間政策聯動,形成穩外貿合力;二是深化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自貿協定網絡,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試點等;三是注重市場多元化與新興市場拓展,降低對傳統單一市場依賴;四是推進貿易數字化與綠色化轉型。
企業主動作為,拓展 “新” 市場
外貿領域的 “新”,不僅體現在新政策、新業態上,更體現在企業主動作為,積極拓展新市場、新客戶,開發新產品。
義烏力天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美君表示,為了順應從 “產品出海” 到 “品牌出海” 的新趨勢,公司近年踏上了出海之路,通過 “走出去” 開拓客戶。據陳美君介紹,公司目前主要面向中東、南美等地區客戶。接下來,她還計劃前往墨西哥、肯尼亞等國,進一步開拓市場。
“企業出海目的地更加多元化,除了歐美、東南亞市場外,還包括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宋思源表示,另外,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成為出海的新生力量,出海產業范圍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科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拓展,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的企業出海步伐加快。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 2025 年 1 月 13 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4 年,我國新產品新業態新品牌不斷涌現,外貿含 “新” 量不斷上升,更多高科技屬性的新產品加速出海,電動汽車、3D 打印機、工業機器人出口分別實現了 13.1%、32.8%、45.2% 的增長。
外貿企業向 “新” 探索取得成效,離不開**的大力支持。陳美君表示,在 “走出去” 的過程中,企業得到了來自**實實在在的幫助。義烏市委***和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同國家組織聯絡的商品展會,為企業提供了拓客平臺。企業可以借此機會前往此前沒有合作伙伴的國家,了解當地文化、考察市場,開發符合當地市場偏好的商品,從而更高效地觸達新客戶。
宋思源認為,未來,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經濟發展潛力較大,市場需求旺盛,將成為中國企業重要的海外市場。從產業層面看,中國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領域技術研發和應用場景方面已形成一定**優勢,我國企業未來有望加快 “走出去”。
案例展示,企業 “走出去” 成果斐然
傳統企業轉型,開拓新興市場
青州的濰坊雷騰動力機械有限公司作為多次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 “老品牌”,圍繞當前國際市場需求特點,將自主研發的靜音式發電機組作為主打產品。通過調研分析,他們發現靜音類發電機組需求大,而其產品技術先進、品質突出、性價比高,在交易會上重點推介后,收獲了大量來自東南亞、中亞等地客戶的訂單,接待客戶 300 多人次,訂單金額達 200 多萬美元。
山東銳馬新能源車輛有限公司則通過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成功擴大了國際 “朋友圈”,增加了 200 余個新客戶,潛在客戶數量也不斷增長。他們錨定新能源汽車賽道,推進產品創新,圍繞關鍵技術實施產品升級和創新研發,持續以新技術、新產品搶占新市場。
山東凱欣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圍繞國際客戶需求研發了甜菜、包菜、西柚、復合果蔬什錦等新的蔬菜食品,已接到 100 多個貨柜的訂單,生產計劃排到了 7 月份。
“新三樣” 企業創新,全球市場綻放光彩
在東營大海科林光電有限公司的無塵生產車間內,全自動智能制造生產線高速運轉。公司生產總監張春紅介紹,企業日產能達 1.2 兆瓦,正在生產的 N 型電池組件比原來的 T 型功率提高了 10%。公司可根據不同地區客戶需求持續創新研發,產品出口到日本、美國、德國、羅馬尼亞等多個國家。目前,公司生產訂單規模達 80 多兆瓦,其中出口訂單占 75%,**一筆訂單來自德國,規模達 50 兆瓦。
威海臨港區的山東良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實現了二手車自營出口 “零的突破”,首批總價值 1000 萬元的 30 余臺二手新能源汽車發往白俄羅斯。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使二手新能源車海外銷量持續攀升,公司還將繼續開拓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共建 “****” 國家市場。
日照超毅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技術創新型企業,致力于磷酸鐵鋰電池、高效太陽能儲能系統,光伏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系統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銷售總監許兆帥介紹,公司今年主要在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和充電樁**儲能三個賽道發力,根據不同地區市場需求進行產品銷售和推廣。壁掛系列的小型家用儲能產品主要銷往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工商業儲能產品則主要銷往國內和歐洲地區。公司**的優勢在于一體化制造與銷售,客戶可集中采購,產品價格更低,服務更好,配套更**。
山東藍晶易碳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滿足諸多領域微儲能系統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一體化供應商,商業版圖遍布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不少國際**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總經理趙志峰表示,公司在墨西哥、美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銷售店面,近幾年海外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出口量逐年上升。公司將全力聚焦上合組織國家、金磚國家、共建 “****” 國家的市場需求,加大銷售力度。
未來展望,外貿新征程充滿機遇
隨著各項穩外貿政策的持續落地生效,以及企業積極主動地 “走出去”,我國外貿發展正迎來新的機遇。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為外貿增長注入新的活力;企業在拓展新市場、開發新產品方面的不斷探索,也將進一步優化外貿結構,提升我國外貿的整體競爭力。
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多變,貿易保護主義、地緣**等因素仍可能對外貿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因此,外貿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應對能力,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應對市場變化。
在政策支持與企業努力的協同作用下,我國外貿有望在新的一年實現質升量穩的發展目標,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同時,外貿企業在 “走出去” 的過程中,也將進一步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與交流,推動全球貿易的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