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技術實現船舶定位各有優缺點,北斗定位建設成本較低,AIS成本較高;北斗定位信息較單一,AIS信息更豐富。但都屬于前端的定位信息采集方案,如何能將定位信息與船舶信息聯動?如何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和信息呈現檢索系統?兩種技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定制自己的軟件平臺,把海圖作為背景,甚至還要與船上的視頻監控信息融合,對船舶進行有效的管理。簡言之,都需要定制開發軟件,新竹可為用戶推薦合適的軟件供應商。漁船定位終端具有高精度定位功能,可準確顯示漁船的位置。本地漁船定位終端本地漁船安全性評估
AIS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的簡稱,由岸基(基站)設施和船載設備共同組成,是一種新型的集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顯示技術為一體的數字助航系統和設備。它是國際通行的船舶定位識別有效工具,并有專門的無線電工作頻段(156.025MHz至162.025MHz)。AIS屬于國際海事系統,造價較高。一般說來,國際航線300總噸及以上所有船舶在船舶建造時必須安裝AIS,內河航行的船舶特別是小型船常常是沒有安裝相關系統的。另外,海事、漁政部門要利用AIS系統,必須自建AIS接收基站才能部署相關系統,基站的聯網和供電也需要投入,這也為這種技術的普及增加了難度。漁船定位終端漁船監管案例 服務它可以提供漁船的航行軌跡和航行速度,方便漁民進行航線規劃。
無線城域網WMAN專網解決方案無線城域網WMAN專網就是所謂的“無線自組網”,即監管機構在某特定的目標區域內(例如:一條100km的航道或者一個100平方公里的海域)建設一張專網,通過自建專網的方式,實時專網。既然是自建網絡,從船舶終端到基站,基站到監控指揮中心就需要整體規劃設計。海事機關到渡口、碼頭的聯網,我們稱之為“骨干網”,因為需要大帶寬、高容量,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自建光纜:自建光纜需要挖溝埋管安裝或者立桿架設,成本非常高,并且,在很多地方由于市政管理等限制,已經很難實行。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其憑借高精度、高穩定度以及高可靠性的定位、授時以及相較其他導航系統特有的短報交通信服務等特點,在我國海洋漁業應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有作用。漁船安裝一體式船舶終端,建立漁船監控智能管理系統,實現養殖遠傳監管的“數字化”,極大提高了漁民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北斗衛星海洋漁業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的應用極大地保障了出海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了海洋爭端,促進海洋經濟和諧發展;促進了漁業現代化信息管理水平,推動海洋經濟再上新臺階。漁船定位終端可以與海關部門的系統對接,實現海上監管。
如果采用4G\5G系統,那么使用過程中會不斷產生的高昂的流量費,按照流量包計費的方式導致費用成為不可承受之重,不具備全天候連續使用的可能。除了終端流量費,還有“云”費用要考慮,即:視頻傳輸到Internet后,需要云平臺中轉才能實現互訪。如果采用第三方的“公有云”平臺實現視頻轉接,還要租用高昂的云平臺和專線VPN等費用,代價太高。經濟的方式是向電信運營商租用具有固定IP地址的Internet互聯網專線回到監控中心,配合一次性采購的VPN網關設備,其整體成本會大幅下降。它還可以提供天氣預報和海洋氣象信息,幫助漁民做出安全決策。漁船定位終端監控 服務商
漁船定位終端可以提供漁船的海洋生態信息,幫助保護海洋環境。本地漁船定位終端本地漁船安全性評估
北斗定位和導航信息是的,所以現在很多船舶或車輛管理系統,普遍采用北斗定位導航,但定位信息數據通過電信運營商的4G\5G網絡上傳互聯網。這種方式規避了終端昂貴,以及短報文服務的費用和時延問題,但此種技術平臺通常是部署在Internet互聯網上的公有平臺,有泄密風險和遭攻擊隱患,并不合適海事、漁政等機關專網使用。移通物聯根據船只車輛專網管理需求,推出了一款IP北斗定位終端IPGNSS632,該產品滿足了IP專網定位需求,實時提供經緯度、海拔及時鐘數據,通過以太網進行傳輸。 本地漁船定位終端本地漁船安全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