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綠島”項目建設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對我國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協同促進作用愈加凸顯,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新基建”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同時催生新一輪的環境治理市場需求。國家印發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十四五”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中均明確提出支持“綠島”項目建設。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革新委等15個部門日前印發的《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中明確要求推進涉VOCs產業集群治理提升,加快建設涉VOCs“綠島”項目;所稱“綠島”是指由government、企業或社會多元主體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理念投資建設可供多個排污單位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現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規范管理、穩定達標排放的集中點(片區)。綠島模式注重生態平衡,通過科學規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山東集中治理綠島模式EPC+O
近日,天臺VOCs治理“綠島”的新模式案例成功入選2022年度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較佳實踐案例。此外,天臺還被列入浙江省減污降碳協同試點縣,成為臺州市頭一個試點縣。作為該項目試點單位,臺州市瀚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永強介紹,“綠島”的新模式運作后,大幅度提升廢氣治理效果,實現了廢活性炭的資源循環利用,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和管理風險,目前服務范圍已經覆蓋到臺州全市,從開始的試點3家企業,到現有近100家企業與公司簽訂處置協議。山東集中治理綠島模式EPC+O綠島模式注重城市規劃和建設能夠降低碳排放和環境污染。
我們了解到,這些年我省共推進了28個環保“綠島”項目,其中17個項目已經建成。有了“綠島”,中小微企業就能騰出更多精力謀發展了。VOC綠島項目指的是一種環保設施項目,其主要在于實現污染物的統一收集、集中治理和穩定達標排放。這一項目由government各部門、各類機構團體組織多元投資或企業單獨投資,旨在為多個市場主體提供共享的環保設施,包括水、大氣等污染物的治理設施或廢物儲存場所。VOC綠島項目的實施,不只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在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綜合治理方面成本過高的問題,還通過集中噴涂和VOCs綜合治理等環保措施,減少企業VOCs無組織逸散排放,避免噴涂廢渣的二次污染和處置難題,從而有效提高區域環境治理水平。此外,這種模式還方便了government的監管,是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炒飯、奶茶、炸雞……在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東風步行街,100多家小吃店一字排開,小吃店人氣很旺,但環境整潔有序,這里已是當地新晉網紅打卡點。東風步行街如此興旺又保持環境整潔,同樣離不開“綠島”政策。“東風步行街毗鄰江蘇大學,原來的小吃攤煙熏火燎,污水橫流,街道曾想一關了之。但考慮涉及數百人就業,街道巧借‘綠島’東風,獲得‘環保貸’支持,統一鋪設油煙凈化管道,污水統一接管,小吃街再也不是‘蓬頭垢面’。”鎮江振華物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華介紹說,原來的小攤主們全部入駐新打造的步行街,既保住了就業,又守住了環保底線。綠島模式注重城市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據介紹,江蘇省是全國頭一個在全省范圍內推廣“綠島”的省份,這一舉動也徹底打響了“綠島”品牌,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政策體系,積極地引導市場實體去建設共享型的環保設施,在各地市涌現一批先進典型經驗。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副處長陳善莉介紹,經過三年來的建設,截至目前,江蘇省已建成154個綠島項目,惠及中小微市場主體超過3萬家,推動了“一升一減一降”,即排放達標率上升、污染負荷削減、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概率降低。在綠島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城市產業結構正在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上海資源化綠島模式工程項目
在綠島模式的引導下,我們的城市正在邁向更加綠色、更加美好的未來。山東集中治理綠島模式EPC+O
雨花區構建VOCs治理“綠島”新模式,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基本情況,2022年,雨花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78.2億元,高質量發展排名躍升至全國強區(地級城市市轄區)第9位,穩居中西部省份城區頭一。雨花區牢固樹立“兩山”理念,統籌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以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為抓手,強力推進重要行業、重點企業VOCS深度治理,走出了一條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同時,以創建國家等級“兩山”基地、美麗河湖為契機,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分類完成省級下達的7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任務,修復面積23.4847公頃,鞏固生態修復成果。山東集中治理綠島模式EP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