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斫琴的老杉木、桐木價格并不貴,但很多斫琴人都找不到良材。正所謂具備輕松脆滑、木性穩定即為良材,每一張木料的密度、濕度、硬度都有所差異。名貴珍稀材質如千年漢木、百年老杉木、金絲楠木、小葉紫檀木、青桐等更是少之又少。即使你手中有良材不會斫制亦是無用,只有具備多年斫琴經驗,見識過諸多老琴音色并且善于修琴的老師傅才能點材成金,天音盧榮先生作為好斫琴師。其傳統工藝和自身素養非常高。畢竟,古琴和“古琴形狀的物體”區別還是很大的。鋼琴、小提琴都挺貴的,古琴雖說從古延續至今,但學琴之人甚少,相對好的斫琴師也比較少。此琴原仲尼式,其音古淡靈透。因漆木損壞,遂重加修補。古琴吟教學
8月,上海虹橋之畔迎來了一場疏風之展——中國當代古琴空間展,觀琴桌,賞空間,雅樂雅集。本次展覽的策劃人張劍偉先生向到場貴賓介紹了琴桌的工藝與文化,厘正了琴桌在古琴文化復興之路上的自身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琴家、藏家、琴友齊聚一堂,紛紛對展覽形式及內容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與欣賞!古琴空間展“汀琴雅集”:《平沙落雁》、《流水》、《離*》、《梅花三弄》、《欸乃》、《神人暢》......各地名家們帶來了古琴經典琴曲,其淡雅悠遠的音色曲風,一直備受琴友們追崇和熱愛。古琴吟教學斷紋隱起如虬,銘刻精整古樸,金徽玉軫,富麗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
古琴演奏技巧和表現形式都很獨特,所以在古琴教學中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古琴演奏需要掌握的如指法、彈奏技巧、音樂理論等。在古琴教學中,要注重基礎教學,讓學生逐漸掌握這些基礎技巧,從而為更高層次的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注重實踐教學。古琴演奏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演練,才能夠掌握更高層次的演奏技巧和表現技巧。在古琴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不斷地練習或演奏,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和表現能力。另外,還需要注重個性化教學,古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具備優良的風格特點,讓學生逐漸發掘自身的表現風格和個性特點,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
故整琴形似一柄蕉葉,造型生動精巧,秀美精絕。蕉葉式在歷史上主要分為京派三波蕉和琴譜上的大蕉兩種。 劉伯溫,原名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家、***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蕉葉式的創制很好地展現了劉伯溫作為明初文人極高的審美追求,以及大隱于朝的林泉高志。但蕉葉式因要考慮琴形的藝術性,甚為難斫,在此基礎上要獲得好音色,則難上加難。意思是說隋將古琴定制為三尺六寸,并加上琴額,從而使琴音擴大。
鶴鳴秋月式外形極具特色,尤其是其琴體兩側的突出弧線,使得整張琴猶如白鶴鼓翼,富有動感。觀之有如沈佺期《峽山賦》中所言:“閑憑晚閣,指天外之霞飛。夢斷曉鐘,聽云間之鶴唳。” 鶴鳴秋月式創制較晚,傳世數量也不算多,但卻一直受到琴家喜愛。瑞典學者塞西莉婭·林德奎斯特(中文名為林西莉)女士在留學中國期間曾學琴于北京古琴研究會,在其歸國之際,管平湖先生為表厚誼,就曾將一張明代鶴鳴秋月式百衲琴贈予林西莉女士。 天音琴坊所斫鶴鳴秋月式古琴主要參考湖南省博物館所藏明代“鶴鳴秋月”琴。該琴棗紅色漆夾有片片黑色,琴體呈鱗斷紋,底板有牛毛斷紋。琴底刻有“鶴鳴秋月”四字,其下有一印,篆為“世寶”。通長122公分,隱間115.2公分,肩寬22公分,琴尾寬15公分。此琴音質上乘,原為湖南琴家李伯仁所藏,1954年后歸藏湖南省博物館。這也體現了明代琴人的大膽創新。上海口碑不錯古琴教學怎么選擇
2014年秋出現于國內拍場的一張明憲宗御制洛象式古琴便引起了琴界的普遍關注。古琴吟教學
對小學生而言,教學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古琴的選擇問題。小學生的手指短力量弱,因此需要選擇長度合適、琴弦較軟的古琴。同時,還要注意古琴的漆面外觀,可以選黑栗色等素色漆面,更加滿足小學生的審美需求。小學生的古琴教學可以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比如通過故事、歌曲、游戲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先喜愛后學習古琴,讓學生在培養出古琴興趣的同時,獲得古琴相關知識,古琴學習需要注重基礎訓練,如手指的靈活、音準的掌握等,還要注重練習技巧,需要讓學生一步一步掌握古琴演奏的諸多技巧。古琴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