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是“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另一元。在德國,由于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所以德國聯邦有關部門規定,自6歲起,已經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的青少年,如不繼續上高一級的中學,則必須在年滿18歲之前接受3年左右職業義務教育,即上職業學校。職業學校的數量在全德國各州職業類學校中列位。職業學校在企業培訓的同時傳授給年青人從事職業活動的理論知識,并且幫助他們繼續進入全部發展。“雙元制”職業教育也可以說是純粹意義上學徒教育和職業生涯之間的一個重要的聯系環節,它避免了毫無經驗走上就業崗位所產生的問題,對年青人和企業來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縱觀歷史,以“雙元制”為**的德國職業教育是成就德國先進制造業水平和世界強國地位**為重要的手段之一。云南傲拓道德國護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前景
德國的高等教育由綜合型大學、應用技術大學、藝術大學和雙元制職業教育(雙元制大學)共同構成,這四個領域分別負責培養社會所需的不同領域的高等人才,重要程度不分伯仲。普通大學:負責培養各個領域的研究性、學術型人才,相當于國內的綜合性大學。應用技術大學:負責培養高級應用技術方面的人才,將信息知識轉化成生產力。藝術大學:藝術家的搖籃。雙元制大學:負責培養專業領域內技術過硬的實踐型人才,將生產力落實到實踐價值創造過程當中。云南傲拓道德國護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前景根據德國法律,公司每年應給員工至少20天帶薪年假,而且這些年假不包括國定假日。
德國的教育體制是其以人為本、終生學習。德國教育體制不屬于英美所謂的精英教育,更像是全部人民通識教育。只要完成12年或者13年中學教育,取得高中畢業證書,就可以選擇進入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Hochschule,簡稱FH)或者大學(Universit?t,簡稱Uni)繼續學習。德國作為一個由16個州(邦)組成的聯邦制的國家,每個聯邦州都享有所謂的“文化”(Kulturhoheit),負責各自的教育政策。盡管存在差異,但所有的聯邦州的教育體系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結構。
學制
雙元制的學制跟德國一般的大學差不多,一般來說是三年,對于非德語國家的學生是四年,因為要先上一年的語言預科,碩士的話是兩年,博士是三年。形式分為兩種:第一種3+3,先在企業工作3個月,再在學校上課3個月,周而復始;第二種就是,周一至周四在企業工作,周五周六在學校上課。上大學的同時也是實習的過程,與其他類型畢業生相比多了幾年工作經驗。在“雙元制”培養體系中,學校承擔30%的培養任務,授課以理論知識課、公共課、道德情操課、體育課等為主。企業則承擔70%的培養任務,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雙元制”教育將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和企業有了更多的交流,彼此認同感很深,同時也能夠接觸生產No1線、學習實用技能,從而大為提高其就業適應能力。 由于入學前已經與企業建立密切合作伙伴的關系目,畢業后無需過渡直接進入實際工作。
雙元制職業培訓為德國培養了千萬個***的技術工匠和產業工人,是德國制造業成功的教育基石,是全世界公認的***的職業培訓模式。他的本質是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以就業和應用為導向的技術工人,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即便是0.01%知道德國雙元制的人也會誤將雙元制與職業教育畫上等號。可以說在巴登-符騰堡州雙元制應用科技大學(DHBW)出現以前,德國的雙元制體系只有職業培訓形式,學徒在簽約的企業和合作的職業學校之間學習專業相關的實踐和理論知識,是一種以成功上崗為目的的非學歷教育。雙元制方式如此有效、制度又十分完整,一些企業逐漸有了將其擴展到更高級的人才培養中去的想法。德國雙元制教育的理論和實際的緊密結合、教學與實踐的無縫銜接成為學生畢業后的深造得力條件以及就業保障.宜良德語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真實情況
成績比較好的讀綜合性大學(Uni大學),畢業后成為研究型人才。云南傲拓道德國護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前景
國勞動力市場具有明顯的職業導向特征。在我國,勞動力的招聘和流動主要以學歷為依據,學歷是就業市場上的敲門磚,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勞動者收入的高低。但在德國,勞動力的招聘和流動以及收入高低主要以職業資格為依據。比如,同一行當的勞動者,如果又具有相同資格級別,那么他們的收入在整個德國范圍內都是相差無幾的。德國勞動力市場職業導向的特性,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它使得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在德國,職業教育專業標準有一個富有特色的叫法,即“教育職業”。“教育職業”與實際職業密切相關,是對相關工作崗位群進行教育學處理之后的結果,它是雙元制職業教育各方面工作的依據。云南傲拓道德國護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前景